7月17日,省委十五届七次全体会议在杭州举行,进一步动员全省上下忠实践行“八八战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加快打造“重要窗口”,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决定》,充分彰显浙江坚定不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高度自觉,持续深化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坚定信念。
浙江要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在浙江考察时的殷切嘱托,指路引航,催人奋进。今年上半年,全省上下推动经济运行保持稳中有进、向新向好的良好态势,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全省GDP预计增长5.8%,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好于预期、高于全国,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尤其是一段时间以来,一批科技新锐企业出圈,成为“创新浙江”的生动注脚。
“这次全会对建设创新浙江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是走在前列意识的再强化、再激发。”省科技厅党组书记佟桂莉认为,《决定》对标国家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要求,研究提出了我省2030年“四个基本建成”目标,并对建设创新浙江的主要目标进行优化完善,切实体现浙江“走前列、作示范”的标准和定位。
全会上,关于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两篇大文章”的目标举措,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激发了干劲,让与会同志更加明晰了未来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教育、科技、人才是建设创新浙江的关键要素,其中人才是关键中的关键。
今年以来,我省探索实施了人才“校企双聘”、人才“企业认定、政府认账”等一系列好的打法举措。“这次全会的《决定》把这些好的打法举措进行集成和提升,有利于形成建设创新浙江更加清晰明确路径,从而以人才有序流动为突破口,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焕新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和未来产业科学布局。”省经信厅党组书记、厅长詹敏表示。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建设创新浙江的路径和方法,是“船”和“桥”。“全会要求主动出击、前瞻布局,我们谋划打造的杭州唯一的人形机器人中试基地,就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产物。”杭州市西湖区区长周扬介绍,这一基地串联机器人中试验证平台、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浙江分中心、双浦机器人测试训练场等三大平台,将打造国际领先的人形机器人全链赋能体系,力争抢占机器人科技和产业制高点。
全会提出,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建设创新浙江的紧迫感,也源自浙江对人工智能机遇的预判和拼抢。
向新技术要生产力,人工智能将成为创新浙江的最鲜明标识、最核心支撑。“我们将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更深更广融入国家和浙江科技创新体系。”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董贵波表示,将统筹国有经济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快建设创新国企,力争在人工智能、算力装备等领域取得更多原创性、颠覆性成果。
这次全会还套开了县(市、区)委书记工作交流会,县(市、区)负责人分享的所想所谋,也折射出人工智能正在深度嵌入千行百业:萧山区要打造芯模、芯机、芯医三大AI产业社区;余杭区要构建以“人工智能+具身智能”为特色的未来产业体系;柯桥区要建设首个纺织产业垂类大模型……
抢抓机遇、狠抓落实,不同区域、不同领域的重点突破将带动整体提升。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强自觉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向着科技创新强、产业能级高、创新主体活、创新生态好的目标迈进,创新浙江,未来已来,前景无限。